“ 2006 年 6 月 16 日,阳泉市法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。”在 2006 年 7 月印制的《阳泉市法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刊》的前言里,清楚地写着市法学会成立的时间。
一晃 11 年, 40 期《阳泉法制》, 400 余万字、 2000 余篇稿件,近百场法治系列报告和法治巡回演讲,点点滴滴都浸润着受众的心田。谈起市法学会组建后所走过的 11 年,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段俊富表示:“我们这支队伍将继续弘扬法治精神,乐做‘桥梁纽带’,为山城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。”
弘扬法治精神 一直在路上
市法学会始终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,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。
2007 年 5 月 17 日,在市法学会精心组织下,各县区法学会以“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”阳泉专场为引领,开启了市法学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序幕。多年来,市法学会先后在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企业、农村、社区组织宣讲 102 场次,听众达 6.8 万人次。 2010 年 7 月,市法学会与市委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、市司法局合作,共同组织开展了“走向法治”演讲比赛。经过初赛、复赛和决赛,共评选出特别奖和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34 名。这种以赛代讲的形式为法治系列报告会创新了形式。至此,“双百”报告会成为全市法学会弘扬法治精神的品牌活动。
为进一步拓展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,市法学会组建了 “法治阳泉建设宣讲团”,宣讲方式由“事先联系好单位讲授”的方式,变为“列出主讲人和主讲内容公告社会,由不同的行业和对象选择主讲人和宣讲内容”的“自助餐”方式,更贴近实际和群众的需求。仅 2015 年一年,市法学会按照山西省法学会的工作部署,将“法制系列报告会”与开展“法治文化基层行”活动相结合,“法治阳泉建设宣讲团”成员下基层,把单一的讲座形式发展到了讲听互动、演讲比赛、专题培训、以会代训等形式,多角度进行法治文化宣传教育,开展活动 18 场,听众上万人次。
此外, 2006 年市法学会配合市委政法委、依法治市领导组、广播电视总台、各级政法机关共同开办了《说法在线》节目。该节目每周六、日早上用 55 分钟时间,邀请政法系统领导和干警、律师、公证员以及法学教师,现场解答听众提出的涉法问题,深受听众欢迎。
繁荣法学研究 多篇论文受表彰
市法学会坚持 “立足当地、研究当地、服务当地”的原则,从党委政府关注、人民群众关心、社会发展急需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,深入开展多层次、多角度的法学研究,着力为法治阳泉、平安阳泉建设提供法学理论支撑。
《阳泉法制》是我市政法战线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,开展法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,展示政法干警执法为民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,也是全市广大法学、法律工作者的良师益友。刊物自 2007 年 4 月创编以来已出版 40 期。采访中,段俊富翻开《阳泉法制》 2017 年第一期,指着《本案特稿》《政法工作》《法治论坛》《法治时空》《办案手记》等多个栏目说:“这里精英荟萃,凝聚着法学工作者的心血。”
在中国法学会和省法学会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中,市法学会积极配合,组织参加 “环渤海法学论坛”“中部崛起法治论坛”“三晋法治论坛”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制保障论坛”等活动,参选论文共 40 余篇。其中,西城公安分局赵秋波撰写的《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》,在“环渤海法学论坛”上获得优秀奖;盂县检察院王瑞明撰写的《关于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》,在“法治山西建设高端论坛”上获得二等奖。
不仅如此,法学会组织会员针对我市在社会管理创新、预防职务犯罪、社会矛盾化解、处理涉法信访、社区矫正工作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,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。这方面的论文除了在《阳泉法制》选登以外,还在省内外相关报刊上发表。如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5 年有 8 篇论文被评为全省法院研究成果,特别是市中院完成的《农村基层人员职务犯罪实务问题及相关理论问题的调研》课题,由省高院院长左世忠牵头申报中标最高法院重点课题,实现了我省法院申报最高法院重点课题零的突破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 8 月,市法学会被市人大确定为“基层立法联系点”。学会设立了“ PPP 项目涉法课题组”,目前已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。
为民解难不停歇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
向社会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,是市法学会的工作内容之一,更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体现。 11 年来,市法学会围绕市委、市政府工作大局,努力化解社会矛盾,维护社会稳定。
阳钢是我市最早破产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,宣告破产后, 1440 名职工的安置待遇等问题成了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。根据阳钢留守处领导的要求,市法学会多位成员为职工担任法律顾问,提出了“依法、理智、有序”解决问题的六字方针,“以反映和解决合理诉求为目的”的定位,“查找外地解决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政策依据,供市领导决策参考”的办法。其间,市法学会成员无数次与职工进行交流沟通,倾听职工的诉求,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安抚职工情绪,多次劝阻少数人企图聚众越级上访的冲动。同时,市法学会多位成员不分昼夜和节假日,当面接待交谈,电话咨询解释,促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。
市法学会 2 名副会长和 1 名理事受聘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,相片、简历和电话均在市中院立案大厅公开。多年来,在服务来访、来电群众时, 3 名市法学会成员总是热心接待、耐心解答,先后为农民工讨薪、工人计算工龄、购买土地、理财等多类问题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,积极化解矛盾纠纷。从 2014 年起,许多“投资公司”打着“理财”的幌子,以高额利润为诱饵,吸纳公众巨额存款后“卷资跑路”,侵害了成千上万人的利益,群众反映强烈。其中有许多群众到市法学会咨询,寻求法律帮助。仅 2014 年至 2015 年,市法学会就接待这方面的来访人员达 30 多批次、 200 多人次,解决了群众参与“理财”上当受骗引发的诸多问题。
11 年来,市法学会按照中国法学会和省法学会的工作部署,积极发挥人民团体、群众团体、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作用,坚持“立足当地、服务当地、面向群众、服务群众”的工作方针,把“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、繁荣法学”作为根本任务,在组织建设、法学研究、法治宣传、法律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,为建设法治阳泉作出了贡献。如今,市法学会拥有 34 名联络员、 58 个团体会员、 622 名个人会员,正卓有成效地发挥着“思想库”“人才库”“智囊团”的积极作用。